秋冬季奶山羊技术管理要点
作者:  来源:


秋冬季光照减少、气温下降,秋雨增多,湿度较大,给奶山羊的生产和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。为保障羊群秋冬季生产安全、提升养殖场经济效益,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环境管理

防寒保暖。入冬前需全面检修圈舍,封堵墙体、门窗缝隙,严防“贼风”侵袭。羊舍地面可铺设垫料,漏缝地板区域应加强下层粪便清理,减少湿冷空气反流。

通风管理。根据天气变化、羊群密度等动态调整通风时长,建议坚持每天通风,一般控制在上午10:00以后、下午4:00以前,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通风时间(需注意避免通风口直吹羊只)。

健康管理

日常消毒。圈舍需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,每周至少消毒2—3次,防止病菌滋生;产房、产羔舍需增加消毒频率。加强圈舍日常巡视,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,避

免病原传播。

温水供应。秋冬季应让羊群饮用温水,防止其饮用冷水或冰水,尤其孕期母羊更需注意,以防流产。可采用恒温加热饮水槽、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或定时添加热水供水,水温一般保持在30℃左右。

饲草饲料供应。因秋季雨水增多、湿度较大,需防止饲料发霉变质,避免引发消化道疾病、流产等产前产后疾病。

种公羊管理

配种期应合理配置种公羊日粮,混合精料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0%,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,每天喂料2—3次,运动量控制在2小时左右。配种期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,隔天采精一次,或每周休息不低于2天,以提高种公羊利用率。

母羊干奶期管理

干奶天数。根据体况而定,一般为45—75天(平均60天);对于头胎母羊、早期配种母羊、体弱成年母羊、老年母羊、高产母羊,或饲喂饲料质量较差时,干奶期可适当延长(60—70天);对于体质强壮、产奶量低、营养状况好的母羊,干奶天数可适当减少(45—60天)。

干奶期管理要点。母羊增重的50%来自干奶期,要求饲料水分少、干物质含量高。此外,粗饲料饲喂量不宜过大,以免压迫子宫、影响血液循环,进而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流产;产前水肿严重的母羊,需控制精料用量。

干奶期注意事项。初期:干奶前需先对全群羊只进行乳房炎检测,对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羊只进行治疗后,再实施干奶。中期:做好驱虫、保胎工作,防止羊群拥挤,严防滑倒和角斗情况发生。后期:重点保护腹部过大、乳房过大的羊只。防疫:产前40天左右注射三联四防疫苗(预防羔羊痢疾)和口疮疫苗。药浴:产前40—60天对母羊乳头进行药浴。

羔羊管理

羔羊出生后应尽早饲喂初乳,建议按照定时、定量、定温、定质的“四定”要求饲喂;10日龄起逐步增加喂奶量,50日龄后逐渐减少喂奶量,60日龄断奶;14日龄开始补饲优质羔羊颗粒饲料,让其自由采食;对体重、体高不达标的羔羊,可延迟喂奶天数,直至达标。产羔舍可增设保温箱、地暖等取暖设施,提升羔羊成活率。




上一篇: 下一篇: